欢迎进入国际专业技术人才网!
收藏
|
设为首页
| 全国服务邮箱:
iptpcn@163.com
首页
关于IPTP
新闻动态
测评认证
项目合作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通知
新闻
联系我们
iptpcn@163.com
工作时间:08:30~17:30
新闻
新闻动态
新闻
学徒制培训国际合作项目工作报告
学徒制培训国际合作项目工作报告 图片 2020年11月上旬至2021年12月上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和国际合作司、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根据《学徒制培训国际合作项目试点工作方案》(人社厅函〔2020〕166号),以及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工作计划,组织天津市、重庆市、浙江省湖州市、山东省日照市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学徒制培训国际合作项目。
试点主要目标包括,加强学徒制培训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总结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经验做法,提高学徒制培训成效,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 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对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研究,试点使用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学徒制培训工具,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能力建设研讨等。
试点情况 在中方试点技术指导工作组对项目的组织和技术支持下,在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对项目的资金、专家、工具支持和协调配合下,项目试点单位积极踊跃参加试点,圆满完成项目试点各项工作。 (一)成立试点工作机构并遴选参与试点企业、院校及人员(2020年11月上旬)。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和国际合作司、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试点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成试点技术指导工作组,指导、研究、交流、评估试点工作。遴选76家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参与试点工作,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5家、大型企业23家、中小企业16家、培训机构32家。 (二)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对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研究(2020年12月上旬至2021年3月下旬)。试点相关方(试点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试点企业、试点培训院校)参与研究问卷填写,学徒制培训参与者(试点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干部、试点企业主管与师傅/导师、试点培训院校导师、企业学徒)参与经验、感想交流。国际劳工组织对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进行研究。 (三)试点使用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学徒制培训工具(2020年12月上旬至2021年10月下旬)。试点使用、评估学徒制培训企业线上课程(中文版)、《国际劳工组织优质学徒制培训工具第二卷——从业者指南》(以下简称从业者指南)及学徒制培训师培训线上课程(英文版),对《从业者指南》进行改编研制。 (四)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能力建设研讨(2020年12月上旬至2021年12月上旬)。
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5次工作研讨会。会议内容包括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宣讲,国际劳工组织国际专家线上培训、国内专家线下培训,国际劳工组织国内项目官员指导和交流,国内学徒制培训专家经验分享,试点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培训院校交流。
成果经验 项目试点达到了预期效果,近200家次单位有关人员近千人次参加试点项目能力建设,中国石油约4.3万名职工在线观看了大庆油田研讨会启动仪式,国内国际学徒制的先进经验做法得到充分交流互鉴,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
(一)项目试点整体成果。主要体现为“五个新”。 一是学习掌握了学徒制新理念。大家通过国内外案例经验,对如何实施学徒制培训有了新鲜体验,同时掌握了国际劳工组织提倡的学徒制培训理念。 二是试用熟悉了学徒制新工具。“优质学徒制培训企业线上课程”完成了在“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的部署。试点单位踊跃参加研究和学徒制培训工具试用。共300人参加了学徒制培训线上课程学习,其中大部分获得了由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颁发的课程证书,学徒制培训培训师队伍进一步扩大。 三是探索创新了学徒制新模式。试点单位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开展了工作探索,特别是中国石油发布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以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四是研究获得了学徒制新成果。国际劳工组织研究了试点单位和个人填写问卷,得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初步研究成果及工作建议。在尊重原著和促进国际经验落地前提下,综合吸收我国学徒制经验做法,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从业者指南》改编初稿,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方案和学徒数字技能培训课程方案初稿,深化了对学徒制的探索研究和落地应用。 五是宣传营造了学徒制新影响。项目试点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如人社部网站和人民政协网等政府官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重庆日报等地方媒体、中国石油报等行业媒体、腾讯网等网络媒体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网站,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和项目试点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产生了积极社会影响。
(二)试点单位经验做法。各试点单位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开展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 一是重庆市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期间培训学徒4万多人,实现参培人数持续增长,已覆盖近800家企业约190个职业。以联动各方为抓手,特别注重与有关兄弟部门协同推进落实学徒制文件精神,通过企校对接会、技校招生宣传月、世界青年技能日、编印出版物等方式,激发各方参训热情。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畅通培训渠道,完善了就地组训、将《职业分类大典》技能工种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取得专项职业能力相关证书给予初级工标准补贴等制度。以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依托制定各类培训规范,确保培训有序开展。以全面推行“互联网+企业新型学徒制”为催化剂,共享数据信息、简化申报手续、实施自动化监管、建立质量督导员队伍、开展第三方审计,确保学徒制培训监督到位。 二是中国石油系统注重增强学徒的内在价值追求,努力实现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特色化。试点注意转化吸收新理念、掌握应用新工具、营造宣传工作氛围,将学徒制新思维研讨交流拓展到30余家所属企业、2万余人次的范围。试点期间,与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设了首期石油工匠重点班,探索“五双模式”(理论与实训“双课堂”、脱产和半脱产“双学制”、培养和评价“双结合”、院校培训与企业实训“双基地”、院校与企业“双导师”)学徒培养模式。利用实习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竞赛、共享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平台和参与学徒制从业者指南改编,打造学徒制培训新工具和新平台。试点期间,组织开展了首届“中国石油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各大平台媒体竞相报道,引发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响。 三是浙江省湖州市按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全域推广”原则,注重打造区域学徒制培训特色名片。紧跟产业,注重因地育才,以各地龙头产业为主体,突出技能培训与产业及文化结合,打造“一域一品”的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格局。紧盯难点,坚持因势育才,通过“线上+线下”“车间+教室”“企业+技师学院+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以及实行弹性学分制等,破解工学矛盾。紧贴实际,坚持多方育才,探索了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紧随改革,坚持科学评才,加大对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创新了培育人才评价方式。 四是天津市将培训专业集群建立在产业链上,贯通“产、学、研、创、训”,不断拓展培训目录清单、推进培训教学改革。
清单已涵盖400多家企业、100多家培训机构、意向人群7万多人,人社部门会同工商联根据职业统筹了中小微企业学徒培训。其中,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与天津天锻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三级对接”融合,即学院领导与企业高管对接、二级学院负责人与企业部门管理者对接、任课教师与岗位师傅对接,同时以理实合一形式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五是山东省日照市利用项目试点工作形成扩展效应,切实推动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发展,参培企业由试点前的5家增至12家,参培学徒由300多人增至1100多人。利用项目平台通过各类媒体及深入企校等方式,主动做好学徒制宣传工作,有关企业试点专题报道刊发在国际劳工组织官网上,促进培训从业人员能力更新。人社部门进一步简化政策流程,五征集团“五大运营”机制、长城魏牌汽车有限公司“积分制”人才识别体系、日钢集团优秀学徒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等企业优化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了培训效果。 图片 三、未来打算 近期,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基于项目试点效果,经商人社部国际合作司,提出了优质学徒制培训和终身学习合作项目第二期初步工作打算,继续通过资金、专家和工具的支持,扩大项目实施范围、延长项目实施时间、深化项目实施内容,计划在未来三年内(2022-2024年)通过人社部开展四个方面活动。 一是加强对地方主管部门、企业和培训院校等机构的能力建设和经验交流,助力企业和培训院校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巩固、强化项目第一期成果。 二是加强针对青年就业的技能需求预测与分析的能力建设,参与国际劳工组织学徒制标准制定研究。 三是加强对学徒的软技能、核心技能培训,重点关注数字技能和绿色技能。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国际劳工组织拟在全球范围内介绍中国学徒制和技能培训方面的优秀实践,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交流。